南昌某食品待宰圈噴淋除臭&污水站生物除臭廢氣案例
1.1 項目概況
1.1.1 待宰圈基本情況
南昌雙匯待宰圈平面尺寸70m×94m,為半封閉結構,鑒于南昌雙匯待宰圈封閉難度較大,圈內臭氣呈無組織排放狀態,故采用植物液霧化噴灑的措施進行臭氣處理。
1.1.2 污水站除臭概況
除臭系統處理風量為10000m3/h,臭氣經管道收集系統由風機抽送至濾池處理,生化處理達標后用距地面15m高排氣筒(設置避雷針) 外排。
選用生物濾池為除臭主工藝,生物除臭單元采用一體化設備,采用玻璃鋼內板+保溫層+不銹鋼304瓦愣板結構制作,保證冬季系統正常運行。
生物濾池箱體外殼采用304不銹鋼,濾池爬梯304不銹鋼。
生物除臭一體化單元預洗段停留時間不小于2s,主反應區有效停留時間不小于20S。主反應區表面負荷不大于250立方米/平方米·小時。
除臭系統中生物填料使用壽命不小于10年,玻璃鋼板使用壽命不小于10年。
除臭設備配置的水泵、風機均采用1用1備;風機采用低噪音風機(含隔音罩),配置2臺變頻器,實現變頻控制。
1.2 工藝原理
1.2.1 待宰圈噴霧除臭工藝原理
(1)除臭裝置配置要求
因圈舍面積較大,為盡可能噴灑均勻,實現較好的除臭效果,故將圈舍分成兩部分,安裝兩套噴灑裝置,每套服務一半區域。除臭裝置主機安裝在待宰圈內或圈外適當位置。
(2)噴淋管路及噴嘴布置要求
在待宰圈內2.5~3 米高度處布置噴灑管道及噴嘴。為降低圈舍圍墻周圍臭氣濃度,故加強四周的噴頭布置,具體為:沿圈舍四周內墻間隔2米安裝霧化噴嘴;圈舍內部,設置14趟管道,每趟長70米,間隔5米安裝霧化噴嘴。
1.2.2 污水站臭氣收集除臭工藝原理
生物處理法就是將微生物固定附著在多孔性介質填料表面,并使污染空氣在填料床層中進行生物處理,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吸附在孔隙表面,被孔隙中的微生物所耗用,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生命活性將廢氣中的有害物質轉變為簡單的無機物及細胞質并降解成CO2、H2O和中性鹽。
微生物把吸收的惡臭成分作為能量來源,用于進一步的繁殖。以上三個過程同時進行。確保整個系統排放達標。
微生物降解惡臭成分時的反應式:
甲硫醇:2CH3SH+7O2---2H2SO4+2CO2+2H2O
甲基化硫:2(CH3)2S+5O2---H2SO4+2CO2+2H2O
三甲胺:2(CH3)3N+13O2---2HNO3+6CO2+8H2O
惡臭污染物的轉化過程可用下圖表示:
1.3 廢氣治理工藝流程圖
說明:
生物法處理三個階段
1)氣液擴散階段:廢氣中的化學物質首先通過填料氣/液接口由氣相轉移到液相;
2)液固擴散階段:廢氣中的異味化學物由液相擴散到生物填料的生物膜;
3)氧化階段:生物填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把異味氣體分子氧化,同時生物膜會引起氮或磷等營養物質及氧氣的擴散和吸收。
生物法凈化技術通過上述三個階段把廢氣中的污染物質轉化為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礦物質等,從而達到廢氣凈化的目的。
根據上述生物法處理廢氣原理,我們有必要對廢氣進行預處理,以確保生物過濾器正常運行;
1、收集的臭氣通過氣體輸送主管經風機抽取后送到生物洗滌過濾除臭系統.經過預洗塔,霧化噴嘴將水充分與氣流混合,經前級水或低濃度化學洗滌液洗滌,在洗滌區完成了對臭氣的水或化學藥劑的吸收、除塵及加濕的預處理。迅速使待處理的氣體濕度達到飽和狀態,為生物過濾工序的穩定運行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達到廢氣降溫的效果。
2、未清除的惡臭氣體再進入多級生物濾床過濾區,通過過濾層時,污染物從氣相中轉移到生物膜表面。惡臭氣體噴灑水的作用下與濕潤狀態的填充材料(生物填料)的水膜接觸并溶解。
進入生物膜的惡臭成分在填充材料(生物填料)中,在微生物的吸收分解下被降解。異味分子被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礦物質等。從而達到異味凈化的效果。
3、經生物過濾處理后的氣體徑排放管道高空排放。
1.4 工程案例圖片